您的位置:首页 >滚动 >

油来人往,巴彦淖尔

2023-08-16 21:10:17    来源:华北石油报

“鸿雁向南方,飞过芦苇荡;天苍茫,雁何往,心中是北方家乡。”《鸿雁》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,就诞生在这里,这里也是鸿雁的故乡。

当找油的冲锋号再次吹响,这座隐藏在祖国正北方的小城——巴彦淖尔,就已然登船,脱颖而出。

“塞外江南”巴彦淖尔,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顶端,也称“河套平原”,是一座缘水而生的城市。相传,当年康熙皇帝路过此地,发现只要是马蹄走过的地方,印迹里都能渗出水来,因而得名巴彦淖尔,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湖泊。“河套”是蒙汉组合词,因蒙语中的“套”是胳膊肘拐弯的地方,河套就很形象地表达了黄河拐弯地方的地理意义,所以,被黄河套住的这个地方叫“河套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母亲河——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,大大小小的河流如繁星般散落在各处,广阔的沃野生长着各色农作物。因为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带上,赋予了巴彦淖尔农作物得天独厚的优势,盛产河套小麦、河套番茄、河套葵花子、河套蜜瓜等。这里的畜牧业也很发达,河套牛羊肉也名声在外,享誉全国。若是没做好准备就去了巴彦淖尔,你会发现这里的特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轻轻一推,就排山倒海般奔你而来。

春天,这里缺少草长莺飞和杨柳依依的美丽春色,更多的是黄沙漫漫飞沙走石。今天又是大风肆虐的一天,黄昏后,天色大变,七八级大风夹杂着沙子扑面而来。已经数不清这是入春以后的第几场沙尘暴了,天地开始昏暗阴沉起来,伴随而来的是刺鼻的粉尘味道,弥漫在户外户内,让人无处可藏。清晨起床,风虽然小些了,偶尔有呼啸声一闪而过,天空浮尘越发浓密。走在沙尘里,看不见朝阳东升,只能看到阴沉沉的天空。尘埃侵占的天宇,尘土飞扬,铺天盖地,风呼呼吹着大地,卷起厚厚的尘土,沙子、石子漫天飞舞,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土腥味。肆无忌惮的风,胆大妄为的沙,仿佛横行霸道的双煞,肆虐着、挑衅着、煽动着,一片雾茫茫、灰蒙蒙、阴沉沉。

也不知道刮了多少场沙尘后,路两旁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树木好像被大风刮开了口子。当树叶懒洋洋地从裂缝处冒出头来的时候,夏天就到了。

夏天是巴彦淖尔最惬意的一个季节。此时温度适中,大小河湖芦波荡漾,山水草原与蓝天白云连为一体,景色迷人,牛羊成群,在这样的环境里,心一下子就放松了,眼睛骨头舒展开来,脚步也慢了下来,你会慢慢喝完一瓶矿泉水,怡然地和同伴聊几句,时间好像回到了童年的某个下午,无所事事就是最正经的事。当烦心事想不明白的时候,就来这里喘口气,每一棵草、每一朵花都那么有存在感,明明不声不响,但就是叫人眼睛离不开。花花草草长得落落大方,很有种塞外的气质,所谓的“接地气”大概就是这个样子。能在日常的起居作息里接触到大自然,心里也因此有了放松和舒适。这里还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,既能找到日常生活的烟火气,也能拥有不被打扰的精神空间。在这里,耳朵会收获全新的分辨率,你能感受到别处没有的安静,也能听到别处听不到的声音——农作物生长的声音,黄河水奔腾而过的声音,这些声音忽高忽低、忽远忽近……这里像个过滤器,过滤掉嘈杂喧闹,只留下生动和活泼。

石油人更习惯把这里简称为“巴彦”。巴彦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,从2017年开始,河套盆地勘探由浅及深、从点到面,实现了重大突破。2020年,风险探井临华1X井、重点预探井兴华1井交出硬核成绩单,均获高产油流,揭示了巴彦淖尔建成百万吨油田的潜力资源,为河套盆地打开了勘探新局面。

河套盆地一直被视为勘探的“顽固区”,但是石油工作者以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勇气,从已有的常规资料中分析探寻,顺藤摸瓜。2018年8月,河套盆地第一口高产油流钻井投产,打破了河套地区近40年找油久攻不破的困境,敲开了河套盆地勘探突破的大门,并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,通过不懈努力,终于一步步掀开了河套盆地神秘的面纱。

2023年4月底的一天,已是晚上11点半,河套盆地临浅页1X井井场却亮如白昼,一派繁忙的火热施工景象。这几年,河套盆地部署了多口预探井,成功率在80%以上,远远高于成熟探区,为中国石油稳产上产增添了新的底气。来自四面八方的石油人构建“新会战”模式,所有人发扬“苦干实干”“三老四严”为核心的石油精神,克服各种困难,齐心协力,创造了“巴彦速度”,原油日产不断攀升。河探1井、兴华1-105X、兴华11-1X、临华1-8X、临浅页1井也都捷报频传,河套盆地又抱出了“金娃娃”。

找个时间来巴彦吧,走进其中你就会知道,这些都是你能收进心里的画面,也是在河套盆地最真实的触动。这些感受,不会在“旅游攻略”里告诉你,而这,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巴彦淖尔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