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滚动 >

消费时评 | 禁用“生鲜灯”松绑“拍黄瓜”法规回应民生关切

2023-08-07 17:16:43    来源:消费质量网

□本报评论员 李晓龙

近段时间,市场监管总局接连发布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《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》等多项新规,引发人们格外关注。


【资料图】

此次修订的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之所以获得舆论肯定,原因在于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,修订、增加了包括禁用“生鲜灯”在内的贴近市场、贴近民生“小事”的具体规定。

尽管“生鲜灯”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上当受骗,但由于此前的法规并未禁止使用,不仅商家对此不以为然,甚至基层监管部门也难以对此类行为进行立案查处,只能以消费提示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。难怪舆论认为,禁用“生鲜灯”,既是重要的法治纠偏,也是必要的制度堵漏。

而此前修订的《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》,其亮点之一是,对拍黄瓜、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,做出了“简化许可”的规定。

仔细琢磨这一规定,再联想到之前餐馆卖个“拍黄瓜”动辄被打假、天价索赔或者罚款的事,就能感知到新规定的柔性与善意。

有评论认为,对于这样的现实痛点,国家相关部门能及时反应,且在制度上做出实质性反馈,以制度回应民生关切,纾解民生难点,让餐馆可以安心经营、放心经营,确实值得肯定。

回过头来看,法律法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,既要与时俱进,也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合情合理的诉求,有力度也要有温度。给“拍黄瓜”松绑、禁用“生鲜灯”看似小事,其实关涉民生大事。两项新规均是对原有部门规章的修订和调整,一松一禁,各有侧重,但都是让严肃的规则和条文,既贴近民生诉求,又兼顾食品安全与经营秩序。

在肯定的同时,需要注意的是,两项新规均将正式施行时间设定在12月1日,也就是说,给市场设置了4个多月的缓冲期,也给基层监管部门完善监督管理留下了准备期。这段时间加大宣传力度就显得很有必要,尤其是对于禁用“生鲜灯”而言,要引导经营者认识到“生鲜灯”的危害性和违法性,逐步摒弃这种商品“美颜神器”。在新规实施后,还应加强监管执法,严格禁止使用“生鲜灯”,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,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此外,对市场反馈的“拍黄瓜”制售许可具体简化程度,“生鲜灯”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“明显改变的照明”如何界定,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研判,给出更详细的解答。而对于卤菜等熟食品使用“生鲜灯”是否属于禁用之列,也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晰。

编辑:孙家钰 校对:张可 审核:申涵兮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